与GTB搭载的65度夹角6.0升V12引擎相比,GTO的排量虽然相同,但由于采用了很多取自599 XX的技术——包括长度更短,更便于吸气的铝制进气歧管,低摩擦,超精加工的凸轮凸角(用于法拉利F1车型),带有气动平衡器的新曲轴,表面采用两微米碳涂层的液力挺杆。所有这一切使得该车搭载引擎的内部摩擦系数降低了12%。
虽然GTO的扭矩曲线近乎平直,但它的动力输出曲线就像阿尔卑斯山著名的马特霍恩峰(Matterhorn)一样陡直。与GTB相比,GTO的输出功率增加了49马力,GTO为661马力/8250转,GTB为612马力/7600转,峰值扭矩增加了9磅·英尺(约合12牛米),GTO为457磅·英尺/6500转(约合619牛米),GTB为448磅·英尺/5600转(约合607牛米)。但GTO的油耗却比GTB低3%。同时,虽然GTO每边各两个的排气系统配备了猫背系统和消音器(但这在赛道版的599 XX上却没有提供),但GTO在高速行驶时仍能发出震撼的排气声浪。工程人员有意通过火墙将进气声浪传入驾驶舱,这使得GTO车厢内的噪音比GTB增加了8分贝。
与动力系统相配的是一台轻质六前速顺序式变速箱,它的换挡速度提升了6%,这使车辆在整个引擎转速范围内的反应更迅速。升档更进一步降至60毫秒——已经足以媲美阿隆索驾驶的F10 一级方程式赛车了。最吸引人的是新的连续降档(multiple-downshift)功能:只需要在过弯时挤压方向盘左侧的换挡拨片并保持一段时间,变速箱便会自动连续降档,与此同时,引擎转速也会随之下降。
同时,该车底盘也大大强化。这款车配备了由米其林专门为其开发的新的Pilot SuperSport轮胎,其侧壁异常坚固,同时轮胎尺寸也比GTB更大,后轮增至315/35R20,而前轮可从245/40R19增至285/30R20。车厂扩大前轮尺寸旨在降低转向不足。法拉利还通过将GTO的横向刚性进一步调校得偏向后轴来减少车头点头(在转向时轮胎中心力向前),同时将车辆重心降低了超过半英寸。
由于GTO的功率增加,因此该车配备的整套电子悬挂系统都获得升级。四个角落安装了最新一代SCM2磁流变减震器。GTO系统性能的提升受益于新的,更快的CPU和三个额外增加的加速表。取自F1赛车的F1-Trac牵引力控制系统也经过改进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整动力输出,提供了无以伦比的车身控制。
转向反应速度也提升了20%,而方向盘转向角度也比GTB小了15%。最后,GTO配备了更轻,但更坚固的Brembo刹车系统,它的核心是抗热衰减性更好的碳-陶瓷摩擦材料(由Brembo自主研发和生产),它可以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更好的进行制动。法拉利要求车辆在Fiorano赛道行驶10圈后制动系统不能出现明显的热衰减性或制动性能减弱,在GTO进行的早期测试时,GTB首次配备了该系统在Fiorano赛道行驶了7圈进行测试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,法拉利工程师们进一步降低了车辆内部和外部的重量。从更薄的铝制车身面板到中空的防倾杆,碳纤维座椅,液压成型排气系统以及碳纤维保险杠和车身空力套件。经过这一番努力,使GTO的重量比GTB下降了约220磅(约合100公斤)。车厢内也采用了轻量化的碳纤维材料,源自杜邦的“Cordura”面料和高科技纤维材料(另外也可选装Alcantara和真皮装饰),而地板则采用漂亮的,带有图案装饰的铝制面板包裹。
这款车的车身也进行了无数改进,包括车底,保险杠和后空气扩散器,在进一步降低风阻和抬升力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下压力。它采用了很多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气动布局,在时速125英里(约合201公里)时,GTO可以产生320磅(约合145公斤)的下压力。在轮圈内配备的新开发的“donut”有助于减少湍流(当然还有能量损失),同时可以使气流进出每个车轮变得更顺畅。
之前雷总说过,说YU7应该在今年6、7月上市,离现在最近的大规模车展,应该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了,地点在深圳。要知道,华子和迪子的总部都是在深圳哦,如果真选择在这次的车展亮相,那真是纯纯的贴脸开大了,你们觉得咱们军儿干得出这事吗?不管怎么说吧,雷总、化哥,咱上点心吧,真的是“火”烧眉毛了。说到“火”,那咱今儿就聊聊小米YU7,为什么这么“火”,YU7到底有啥昂,非得等着YU7。
五一大家都放假了,就你长城拉着自己老板做直播啊,还给我们魏总放第三排了,你们是真能“坑”自己老板啊!之前高山预售的时候,穆峰总就说,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。这回魏总也表态了:我们长城就没有规划增程这个技术,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。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魏总固执,要知道一台增程器成本也就几千块钱!
当下,电动汽车那可是占据着媒体头条,仿佛大家都觉得,通往更清洁未来的路就只有全面电动化这一条道了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全球最畅销品牌、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长期领军的丰田汽车公司,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。
纳米06首创“天地门”,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,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。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,下门展开是1200×900mm承重平台。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?踏乎的,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。
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“换壳版eπ007”。它俩底盘核心参数,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,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,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,懂的人都懂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:“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!”但网友不吝这个,毕竟两车轴距一样,尺寸就差几厘米,说是“巧合”,确实牵强了。